隨著全球經濟多元化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己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成為評價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很多國家都把文化產業的發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已經捷足先登,并成為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的典范。近些年,亞洲一些國家也奮起直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己取得一定的成效并逐步得到世界的認可。可以說,文化產業必將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這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禮儀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以禮儀文化為依托,以向社會公眾提供禮儀服務和教育、出版推廣禮儀文化的書籍及音像制品等為基本內容,依靠市場機制運行的生產、流通、消費和再生產的產業。縱觀我國現代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它始于80年代,在1990至2000年間呈現出擴張的趨勢,在近10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09年4月24日,筆者在百度上搜索“禮儀培訓機構”,可得到了275000個相關詞條;搜索“重慶禮儀公司”,可查閱2090000條相關信息。
國家圖書館可搜集到關于禮儀文化的書籍達2千冊。據中國婚慶行業委員會統計,目前全國提供婚慶禮儀服務的公司不少于30萬家,重慶的婚慶禮儀公司達到600余家。可以說禮儀文化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現代社會生活中基本禮儀缺失、人們禮儀意識的淡漠成了較為普通的現象,而這些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是不利的。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引起了人們對于禮儀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人們學習禮儀提供了多種渠道,人與人之間的有禮行為必定會促進社會和諧。另外,作為第三產業的一部分,禮儀文化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了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對社會穩定也有積極意義。
其次,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文化安全也有著重要意義。禮儀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思想特色,并表現在民眾的價值觀及行為當中。在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發展落后的國家很有可能淪為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其結果就是引起我們自身文化體系的變質和文化認同的喪失。發展我國禮儀文化產業,可以加深民眾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加強民族認同性。
再次,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增長。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擴寬了經濟增長的渠道。禮儀文化產品,滿足而且刺激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促使人們更多的參與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國際間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有利于促進國際間經濟貿易合作。
目前,學術界對禮儀文化產業的研究較為薄弱,急需解決一些理論和現實問題:
1.禮儀文化產業概念的界定問題。我國對于禮儀文化產業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定,因此在具體研究中只有分行業的零散概述,沒有對禮儀文化產業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的思考。2.對于禮儀文化產業的研究僅限于淺層次研究,介紹禮儀規范形式的居多,而對于整個產業發展現狀與規律的探討則很少。
運用文獻研究方法,了解我國禮儀文化產業發展的淵源、文化產業中其他行業發展的經驗及教訓;運用民族學田野調查法,作者對市場上一些禮儀文化公司進行調查,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對社會大眾發放匿名問卷,剖析禮儀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結合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理論、邊際效益理論,管理學中的“4C”營銷理論,探討產業規模效應發揮,提出建設性意見,希望能對我國現代禮儀文化產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